基本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和分类计数法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3+…+mn种不同方法。
  2.第一类办法的方法属于集合A1,第二类办法的方法属于集合A2,……,第n类办法的方法属于集合An,那么完成这件事的方法属于集合A1UA2U…UAn。 
  3.分类的要求 :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此任务;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完成此任务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 。 
(2)乘法原理和分步计数法
  1. 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3×…×mn种不同的方法。 
  2.合理分步的要求 
  任何一步的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此任务,必须且只须连续完成这n步才能完成此任务;各步计数相互独立;只要有一步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则对应的完成此事的方法也不同。
二项式定理
  (a+b)^n=Σ(0->n)C(in)a^(n-i)b^i[1] 
  通项公式:a_(i+1)=C(in)a^(n-i)b^i 
  二项式系数:两端是1,除1外的每个数是肩上两数之和。 
  系数性质:(1)和首末两端等距离的系数相等; 
  (2)当幂指数是奇数时,中间两项最大且相等; 
  (3)当幂指数是偶数时,中间一项最大。 
  (4)奇数项和偶数项总和相同,都是2^(n-1); 
  (5)所有系数总和是2^n
组合数的奇偶
  奇偶定义:对组合数C(n,k) (n>=k):将n,k分别化为二进制,若某二进制位对应的n为0,而k为1 ,则C(n,k)为偶数;否则为奇数。
   下面是判定方法:
   结论: 
   对于C(n,k),若n&k == k 则c(n,k)为奇数,否则为偶数。 
   证明:
   对于C(n,k),若n&k == k 则c(n,k)为奇数,否则为偶数。 
   证明:
   利用数学归纳法: 
  由C(n,k) = C(n-1,k) + C(n-1,k-1); 
  对应于杨辉三角: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 
  可以验证前面几层及k = 0时满足结论,下面证明在C(n-1,k)和C(n-1,k-1) (k > 0) 满足结论的情况下,   C(n,k)满足结论。
   1).假设C(n-1,k)和C(n-1,k-1)为奇数:
   则有:(n-1)&k == k; 
  (n-1)&(k-1) == k-1; 
  由于k和k-1的最后一位(在这里的位指的是二进制的位,下同)必然是不同的,所以n-1的最后一位必然是1   。
   现假设n&k == k。
   则同样因为n-1和n的最后一位不同推出k的最后一位是1。
   因为n-1的最后一位是1,则n的最后一位是0,所以n&k != k,与假设矛盾。
   所以得n&k != k。
   2).假设C(n-1,k)和C(n-1,k-1)为偶数:
   则有:(n-1)&k != k; 
   (n-1)&(k-1) != k-1; 
   现假设n&k == k. 
   则对于k最后一位为1的情况: 
   此时n最后一位也为1,所以有(n-1)&(k-1) == k-1,与假设矛盾。  
   而对于k最后一位为0的情况:
   则k的末尾必有一部分形如:10; 代表任意个0。
   相应的,n对应的部分为: 1{*}*; *代表0或1。
   而若n对应的{*}*中只要有一个为1,则(n-1)&k == k成立,所以n对应部分也应该是10。
   则相应的,k-1和n-1的末尾部分均为01,所以(n-1)&(k-1) == k-1 成立,与假设矛盾。
   所以得n&k != k。
   由1)和2)得出当C(n,k)是偶数时,n&k != k。
   3).假设C(n-1,k)为奇数而C(n-1,k-1)为偶数:
   则有:(n-1)&k == k; 
   (n-1)&(k-1) != k-1;  
   显然,k的最后一位只能是0,否则由(n-1)&k == k即可推出(n-1)&(k-1) == k-1。
   所以k的末尾必有一部分形如:10; 
  相应的,n-1的对应部分为: 1{*}*; 
  相应的,k-1的对应部分为: 01; 
  则若要使得(n-1)&(k-1) != k-1 则要求n-1对应的{*}*中至少有一个是0. 
  所以n的对应部分也就为 : 1{*}*; (不会因为进位变1为0) 
  所以 n&k = k。
   4).假设C(n-1,k)为偶数而C(n-1,k-1)为奇数:
   则有:(n-1)&k != k; 
  (n-1)&(k-1) == k-1; 
   分两种情况:
   当k-1的最后一位为0时:
   则k-1的末尾必有一部分形如: 10; 
   相应的,k的对应部分为 : 11;
   相应的,n-1的对应部分为 : 1{*}0; (若为1{*}1,则(n-1)&k == k)
   相应的,n的对应部分为 : 1{*}1; 
   所以n&k = k。
   当k-1的最后一位为1时:
   则k-1的末尾必有一部分形如: 01; (前面的0可以是附加上去的) 
   相应的,k的对应部分为 : 10; 
   相应的,n-1的对应部分为 : 01; (若为11,则(n-1)&k == k) 
   相应的,n的对应部分为 : 10; 
   所以n&k = k。 
   由3),4)得出当C(n,k)为奇数时,n&k = k。
   综上,结论得证。
| mba英语常用句型及短语 mba英语词汇agree的用法 mba数学公式大全 mba数学辅导:立体几何 mba数学之概率与统计9点方向 MBA面试骄兵必殆 mba联考数学制胜四大秘诀 | 
|   郑州华章MBA培训中心 | 
|  下一篇: mba数学知识点概述(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