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中国MBA:拉近与世界的距离(1)

时间:2013-08-16 10:18:34  来源:MBA培训网  点击:



  据《新商务周刊》报道,中国MBA教育从无到有,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

  一所所高等学府开设了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中国通称“工商管理硕士”)课程,著名的和不那么有名气的大学,都在引进这个“舶来品”,后来又有了EMBA(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直译为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一批批MBA和EMBA的毕业生从那神圣的求知殿堂喷涌而出,开始新的创业,或者高举着那“镀金”的毕业证书重操旧业。

  一顶顶“高贵” 的硕士帽,给了学有所成的毕业生以创业的胆魄和学识,让那些“老赶们”刮目相看,自然也给了一些附庸风雅者以傲视旁人的资本。

  那么,中国的MBA给我们的商界带来些什么?我们随机在中国MBA毕业生名录里选取了12位人士,倾听他们的感慨,记录他们在接受MBA教育前后的变化。

  毋庸讳言,中国的MBA教育发展虽似井喷,喊了多年“创造世界一流商学院”的口号,可至今尚难以寻觅能与“世界一流商学院”比肩而立者。甚至有的则走上商品化歧路,学院沦为商品流水线,把学员视为商品,把建立人脉视为MBA的招牌。

  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中国的MBA教育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MBA还是为中国商业拓展了思维,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这一点,我们读了这12位中国MBA毕业生的感慨,就会了然于胸。虽然在深谙MBA教育的门径、探知MBA教育的精髓方面,仅仅是跬步前行,但中国MBA教育毕竟开凿出我们与发达国家、与成熟的市场经济相通联的一条小路⋯⋯

  张思路:EMBA引发的新创业

  张思路,现任北京卓美时代国际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毕业于中欧国际商学院EMBA2007级北京2班

  记者 杨志超

  2007年,刚刚进入中欧国际商学院读EMBA的张思路,还没有想过会走上今天这样的创业道路;2009年,从中欧国际商学院毕业之时,张思路已经开始勾画他的最新创业蓝图。尽管在此之前他已经是多家公司的股东,创业也不是头一遭,但创立北京卓美时代国际文化有限公司(针对青少年儿童英文教育戏剧的专业机构,下称“卓美”)却是一次不同以往的经历。

  没有EMBA,就没有卓美

  虽然做成一件事要考量诸多方面的因素,但从张思路的言谈中不难发现,商学院的学习经历给他带来的深刻影响。2000年以前,张思路一直在外企工作,在此之后便开始了和朋友合伙创业做公司,再发展到2005年左右的时候,他已经是几家公司的股东了。“当时就感觉本身的知识水平、理论水平还是有欠缺,很多做生意的感觉是来自自己的直觉,很多时候是凭直觉在做事情,但是这种凭直觉做事情有的东西也许是成功的,但是你没有章法也不知道为什么能成功,尤其是在北京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心里还是会没底。”张思路在解释为什么选择去商学院学习时,对《新商务周刊》的记者如此说。

  大部分进入商学院再学习的人都是抱着和张思路同样的想法,尽管外界也流传着关于商学院的种种绯闻,但在张思路看来那只是极少数。“我觉得在中欧抱着搭建人脉资源去学习的人不多,因为这种人脉资源一定是学习过程中的副产品,很多人还是抱着学习的目的去的。通过正规学校的学习,把自己原来的那套东西整个的给梳理一下,然后能使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张思路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去的,而这段经历也让他如愿以偿。

  “如果说没有读商学院,那就没有卓美。因为有商学院学到的这样一个理论的东西,所以在做任何一次创业的时候,都会从产品开始,包括市场、上下游企业、竞争对手、未来的市场前景、容量,等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还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研发能力,都会很全面地去考虑这些问题。如果真的学得很到位的话,就不会漏掉某一个点,否则就会很麻烦,风险很大。”因此在着手做卓美的时候,张思路采取了逆向思维。通过把EMBA中关于企业的各种因素先考虑进去,再套用在自己将要创立的卓美身上,看看是否能够契合。

  “我是倒过来推的,因为把卓美当成了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的产品,那这个产品也是服务业的产品。这个产品的形态是什么,我自己就要定位清楚:它有多大的市场,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又都是什么样的⋯⋯”用张思路的话说,通过商学院的学习,思维方式和格局跟以前做企业的莽撞就大为不同了,尽管他当时对教育戏剧这个行业没有多少了解,但是自己已经学会了从一个商业模式的角度去审视它。

  也正是因为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因素,张思路和他的团队在创业之初就认识到,如果是自己做研发,那就要花很多时间去做市场培育,这个过程是很困难的,也不是他们的强项。在这种情况下,就考虑从国外借鉴一些东西,同时既然是从国外“拿来”,那就要选择最优秀的产品,这样才能定位一个好产品。最后,他们把目标瞄准了总部位于英国,拥有多年教育戏剧历史传统的海伦奥格雷迪戏剧学院(Helen O’Grady Drama Academy)。

  跨界合作

  海伦奥格雷迪戏剧学院由海伦·奥格雷迪女士(Helen O’Grady)在1979年成立于澳大利亚,现总部在英国,在英、美、澳、加、日、新等27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500 多家分支机构,接受课程的孩子达到200万名。开设课程包括:学前工作坊(4-6岁)、小学低年级课程(7-10岁)、小学高年级戏剧课程(11-13岁)、表演课程(14-18岁)。

  从海外找来了可以移植中国的教育模式,这让张思路看到了教育戏剧的前景及公司发展的方向。因为在他看来,“海伦奥格雷迪戏剧学院满足了消费者想要的东西”,而这也是从商学院学来的东西。

  “因为这个品牌有几个特性:第一,它有历史,有历史传统的东西就有它存在的理由,不用太多地论证;第二,它在全球有这么多国家在进行推广,就说明它是可以跨文化、跨地域的;第三,对方愿意给我在中国的独家代理,那意味着未来这个市场我可以控制。如果说没有商学院教我把思路梳理清晰,那自己肯定想不到这些。”张思路对引进这个洋品牌很有兴趣,而同时支持他想法的还有另外两位跨界合作的伙伴。

  张思路的合作伙伴之一—英童,是位电影导演,两人结识于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当时担任副导演的英童在为影片寻找饰演童年方达的小演员,而最后定下的小演员正是张思路的儿子,两人因此相识。

  早有在教育领域创业想法的英童与张思路算得上是恰逢知己,一个是富于创业灵感的导演,一个是拼搏商海多年的高管。经过差不多两年时间的前期准备,卓美于2010年成立,定位于以全英文的教育戏剧方式对4岁至18岁的青少年儿童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经营模式。2013年,公司预计有2000万元的营收,并且在积极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实现卓美的异地复制做准备。

  或许是因为选择了教育戏剧这种模式天然的和影视存在内在联系,所以张思路的卓美跨界伙伴除了英童之外,还有另一位大牌导演的加盟,也是自称卓美的天使投资人—导演冯小刚。

  2012年7月25日,在卓美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艺术团及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举办的第二届校园戏剧展演活动闭幕晚会上,冯小刚作为嘉宾出席当晚的颁奖礼,同时也正式公开了自己作为卓美天使投资人的身份。

  冯小刚的加入,用英童的话来说,投多少钱并不是最主要的,“因为他的号召力实在是太大了”。尽管张思路和英童一再表示,只想冯小刚参与到卓美就行,不用投钱,但冯小刚还是执意投下真金白银,以示对卓美教育戏剧的支持。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推广,配合着公司各方面的资源,卓美现今的教学规模已经达到了学员1700人左右(其中合作在校生1200人,机构培训学员500人)。除了公司设立的教学点以外,卓美的“创造性英文戏剧”课程还进入到了北京的部分学校成为校本课程,这当中包括有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小学、东城曙光小学、中关村二小等,其中一些学校还将卓美的课程设置为必修课。

  目前卓美开设了北京朝阳分中心和吉林分中心,并在北京的西直门开设了常规班,包括英语夏令营、冬令营和英语戏剧夏令营、冬令营等等。这个暑期的卓美北京夏令营是5天一个周期。“早上9点到下午4点,这些孩子在周五下午都能表演节目。孩子们自己画画、做道具、背台词,最后能呈现出一台剧,家长都很满意,口碑都非常好。”张思路对首先做好教学点的质量显得十分坚持,希望能把质量做好,然后再去异地规模化复制,“否则质量上不去,上去的数量也没有意义,只是对自己品牌的伤害。”

  前进的路上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投资人冯小刚电影中的经典台词,道破了张思路对卓美发展中最为重视的一环。对人才的渴求,在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是头等大事,而对于教育戏剧这个新兴事物来说,就更是如此。

  “其实在刚开始做卓美的时候,也包括现在,一直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的问题。因为卓美这个教育产品是舶来品,尤其是以戏剧来推动人格的教育,这个实际上在中国的土壤上是比较超前的,那如果要在中国做这个就要找几方面综合的人:第一,对教育培训比较了解;第二,对教育产品的特性比较了解;第三,个人的艺术修养要有。所以,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出现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当时起步时很困难,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在谈到人才问题时,张思路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而为了解决人才队伍的培养,卓美开始自己建立培训体系。“希望有更好的人才能被吸引过来,在我们这儿得到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我未来的扩张,这些都属于重新来做。”虽然在与海伦奥格雷迪的合作中,有授权方负责为卓美培训授课教师这一项,但这在张思路看来还远远不够,要在国内接上地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我是在做商业公司运作,但最终落地还是需要做好教育的质量和口碑。教育戏剧必须是要懂英语、懂教育、懂戏剧,这样的人才就很少,就算想挖人都很困难,很多还得我们自己慢慢培养。”

  同时卓美在维护客户上也不断地下功夫,包括邀请家长来观礼孩子的戏剧汇报表演,增强家长对教育戏剧理念的认同。“我们现在也在包括使用微信等手段来做推广。因为微信可以很好地实现人传人,特别是对我们来说能形成非常忠实的客户群。”卓美会通过微信不定期地给目标用户推送包括活动的预告、总结、知识普及等相关信息,与家长保持一个较好的互动,从而增加客户的忠诚度。

  而除了单一的教育戏剧之外,卓美还有一个小剧团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学员报名教育戏剧班上课,想进入卓美的剧团还需要经过更严格的面试,比一般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报了剧团的学生是有倾向于在艺术方面更发展一点的,希望自己能有更好的平台,虽然不一定是要走上戏剧这条道路,但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自己。”张思路说卓美不缺乏导演、影视学院的资源,也坦承培养小明星可能会来一些快钱,但他又指出这种操作模式实际上已经不是素质教育的培训。“因为它面对的是很小众的,只能是满足某一些人能上电视或上电影,但是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却学不到任何东西。它实际上就不是教育。我既然是要面对大众的,那就要做教育。”

  剧团对卓美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更多的还是为公司起到宣传的作用。“剧团在我们这儿应该归属到市场部里面去,因为它是在为整个公司形象、品牌做宣传的。”

  未来存在各种可能性,张思路正把卓美带向他期待的那条道路上。

  雷少东:中国独立广告公司的数字化崛起

  雷少东,中欧2009级EMBA,北京壹捌零整合营销传播公司总裁

  记者 程晓蒙

  在北京壹捌零整合营销传播公司(下称“180China”)总裁雷少东看来,国际化和数字化是180China今后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

  十年前一家只有两个人的广告公司从大连起步,经过多年磨砺,如今已经成为总部在北京,并在大连、上海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拥有众多多元化人才的整合营销传播集团,10年间180China获得了无数荣誉,在2012年4月Campaign杂志发布的2012年度“世界领先独立广告公司”榜单中,180China成为入选该榜单的唯一中国广告公司。

  雷少东告诉记者,180China在大连起步之初只是一家单纯的创意公司,在为客户提供创意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单纯的创意并不能满足客户的全部需求,“有时候客户的问题可能出在产品定位上,也可能是目标客户的选择上,这都不是一个创意能够解决的。于是2006年左右公司进行了第一次转型,由单纯出售创意转化为向客户提供整合营销方案和创意的模式。”如今,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传统广告业整体萎缩的情况,180China做出了向国际化和数字化转型的规划。

  京东吉祥物金属小狗的诞生

  今年3月,电商巨头京东高调地更换域名、logo及VI系统,一只名叫Joy的金属狗吉祥物横空出世,这只浑身上下散发着金属质感的小狗,俏皮可爱,一经推出便引发了人们一波又一波热议。帮京东设计这只小狗的正是180China。

  “关于金属狗Joy的诞生,网上流传着各种版本”雷少东向记者介绍,“事实上是,刘强东去同学家里做客,看到客厅里一个欧洲进口的吊顶灯,整个吊灯是金属质感,有独特的金属光泽,站在某个角度看特别像一只金属的狗。他将小狗吉祥物的想法分享给京东高层,而小狗又有着忠诚、友善的美好寓意,与电商希望传达的理念一致,于是,以狗为原型的设计想法,在京东内部一致通过”。

  180China的创意团队,在接到为京东设计一只小狗任务后,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最初的设计草图中,团队也确实设计了许多小狗的形象”,180China创意群总监Cheelip Ong说,“但是,如何设计出一只独特的、有自我个性的小狗是我们创意团队面临的第一大挑战。”

  为了将友好、正直、友善、忠诚等品质融入这一形象,180China设计出一只身体前倾,嘴角微微上扬,温顺俏皮中透着亲切的小狗形象。在确定了“小狗”的形象后,考虑到电商行业高速及时的工作效率以及互联网的科技感,京东吉祥物的材质便确定用一种略带时尚感、科技感的金属—“钛金”,并为这只钛金小狗取名为“Joy”,吉祥物Joy的形象初步诞生了。

  之后经过团队的讨论,认为这只小狗缺乏灵动俏皮的感觉,于是,在Joy的2D稿诞生后又引入了去年伦敦奥运会吉祥物的创意灵感—只有一只眼睛的金属机器人文洛克,并邀请它的后期制作团队为Joy完善了3D的造型。

  180China在完善京东吉祥物Joy的同时,结合京东更换短域名的契机,为更好地传达京东简单、快速、可信赖、快乐的品牌形象,设计出了全新的京东logo。由此,一个崭新的京东形象,展现在消费者眼前。

  再造想象

  帮京东重新进行形象和品牌定位,并设计出吉祥物Joy是180China多年行业积累的一个体现,也是其多年来坚持用独立的视角和系统思考的成果。去年雷少东受邀到戛纳国际创意节时,向全球营销专家与创意人做了主题为“REthink in China Market (再造想象)”的演讲。“REthink—再造想象”,就是180China 应对这个不断变革与发展的时代所一直坚持的指导理念。

  雷少东告诉《新商务周刊》记者,REthink(再造想象)就是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实现突破,跨界思考,最后形成颠覆性创新。据悉这也是这家公司取名为180的原因,180度就是一个不同的视角,一个颠覆性的视角。

  新的数字营销时代,中国优秀的独立广告公司也在不断强化自己的市场研究与分析能力,开创独特实用的方法论。“SEET”是180China针对数字时代开创的一种创意方法,利用这个方法 180China 创造了诸如“圣亚海底争霸赛”、“哈尔滨旅游”、“日清色拉油奥运会”等享誉业界的经典案例。“SEET”是四个单词的简写,即“Storytelling”、“Engagement”、“Entertainment”、“Topicality”。

  Storytelling,即讲述故事传奇,运用戏剧化的表述和视觉思考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从而创造无穷无尽的故事,戏剧性叙事、情感贯穿品牌故事在数字营销中的应用,让品牌DNA和公众得到最大化的互动,通过这样的互动让消费者更理解品牌;

  Engagement,即融入式创意,让消费者参与其中并探寻他们进行信息分享的动机,这是一个媒体碎片化、咨询爆炸时代,如何吸引公众、消费者、相关利益公众的眼球,将是网络营销的第一重任务;

  Entertainment ,即娱乐性,让消费者感觉愉快和有趣幽默,网络营销可以别太严肃、适当幽默趣味性,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Topicality,即话题营销,让广告活动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或者使得营销活动本身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触发话题、系列引爆,有时,我们发现很好的话题不是来源于策划而是来源于生活本真,未来如何形成话题性将成为数字营销的主要方向。

  雷少东认为利用“SEET”创意理念创作出来的作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更易被消费者接受和喜欢。

  我们要做BIG IDEA

  “今后有两种公司可以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一种是技术型的,一种是创意型的。前者利用先进的BIG DATA技术分析用户习惯,有针对性的投放广告,有效吸引目标客户;后者是我们努力要做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整合线上线下多种资源手法,用BIG IDEA帮客户解决问题。”雷少东说道。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崛起,传统广告公司尤其是4A广告公司由于自身机制问题,没有抓住数字营销的先机,一些反应灵活的网络广告公司快速崛起,形成一股新的力量。但是后者在品牌理解及规划上却不如前者。180China今后向要做的事情就是,整合两种模式,为客户提供整体创意和营销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去年开始180China开始引进多位国外优秀创意人才,“我们希望通过引进不同文化氛围下的优秀人才,吸收不同文化的优秀基因,让他们在统一平台上碰撞出火花,创作出顶级的作品,这也是180China迈向国际化的第一步。”雷少东讲述其公司在向国际化进军的思路。

  “180China渴望像达芬奇或者乔布斯这样的天才加入,而这些天才被称作文艺复兴人,也是180一直在寻找并悉心呵护的。文艺复兴人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同样发达的人群,具有优秀的洞察力和逻辑力,也具有出色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质疑、勇气和好奇心是他们字典里的前三条词汇。”180China曾在网络上发出这样的呼唤。

  王开元:思想者的实践

  他1997年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毕业,此后,这位思想者不断经历着人生角色的成功转换

  记者 谭旭峰

  王开元在人生中经历了太多的角色转换,从政府官员到职业经理人,从企业家到投资家,再到公益事业的组织者。每一次角色的转换,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博大与精彩,贯穿着他对生命的热爱。

  弃官从商

  1984年,王开元从南京工学院本科毕业后进入了原国家水利电力部。在深入基层实习锻炼4年后,又被选拔送往法国电力公司学习。1989年回国即被选举进入水电部调度通讯局党委,成为历年来最年轻的一位党委委员,并作为主执笔之一参与起草我国电网管理方面的第一部行政法规《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外人梦寐以求的平坦仕途之路在他眼前展开。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带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轮浪潮,火热的社会现实又一次催动了他心底深处的疑问和思考:真实的社会经济形势究竟如何,作为市场实践主体的企业是如何运行的,个体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应当有怎样的作为?这时候的他已经不能满足于机关朝九晚五的生活。恰好此时国务院以煤代油办公室与能源部联合组建的中国福霖风能开发有限公司向王开元发出了邀请,他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福霖公司经理部副经理,开始正式的商业之路。

  下海5年,王开元一直担任国企、合资企业中的高管。先后担任了中外合资广州科瑞电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新加坡上市公司亚洲电力的副总裁等。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王开元不断思考,什么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家?这些问题单凭自己在实践中的摸索不能得到清晰而圆满的答案,于是他决定重返校园,希望通过系统学习来解答心中的疑惑。

  当时拥有以厉以宁老师为代表的一大批经济学管理学大师的北大光华成为他理想的选择。1997年,他参加首届全国MBA联考,以高分考入光华管理学院,攻读MBA学位,成为每周坐飞机来上课的一名学生。

  北大的学习生涯极大地打开了王开元的眼界,拓展了他的思维,也让他更清晰更坦然地了解自己的个性。他笑称自己像风、像水,流动不居。曾经他一直倾慕山和树的伟岸、深沉、从容,不过风和水也自有其存在的精义:带来生命,滋润万物。

  涉足投资

  此后他开始涉足投资领域,并在这里真正找到了发挥自己才情的广阔天地。他的投资涉及电力、地产、餐饮、医药健康、IT、文化等多个领域。他在中关村软件园投资建设过电力硅谷,他收购也出售过电厂,他是湘菜第一品牌的投资者,也是中国实时数据库第一品牌的投资者。

  无论在哪个领域投资,王开元都希望能够发现和投资最好的企业。作为一个投资人,王开元认为应当具有做行业领先者的胸襟气度。投资领域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他说,对于个人来说,今天的投资决定了你明天是谁;对于社会来说,今天的投资将决定明天世界的面貌,可以说投资塑造未来。

  世界各地的旅行,尤其是访问南北极的旅程为他带来全新的体验,让他更加深入的思考生命与生命、生命与社会、生命与地球、生命与时空的关系,他开始逐步调整他的投资领域,未来他的主要投资领域为绿色投资、健康投资和文化投资。

  目前他已经担任“可持续发展技术基金会”(致力于低碳城市建设的国际组织)的副理事长和一家健康科技企业的董事长。他还在筹备一个文化基金,拟投资《黄河神曲》等史诗性舞台作品。他还积极致力于推动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在华尔街建立中国人的俱乐部。

  王开元之所以能够取得诸多成绩,在他看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早年父母对他做人的教育:走正路、干好事,二是不断遇到良师益友、热心的合作伙伴来帮助他,三是他不知疲倦,永不停歇的学习,特别是选择来到北大学习。他认为人活着就应当不断追求生命的丰富、充实、饱满,尽全力去实践每一种可能的精彩,世界的美丽正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努力绽放生命的活力。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即使不能做蜡烛照亮别人,至少也可以做个反射烛光的镜子。

  商业新精神

  在光华管理学院学习期间,王开元结交了一群非常优秀的朋友,这个过程为他创造了更高的平台,增加了更多的机会。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师朱善利是王开元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王开元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公司治理的相关内容,对于这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命题,朱善利严谨的治学方法,使他得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层次,而且在今后的创业实践中更能做到活学活用,这也为王开元创业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3年的学习,王开元将自己的经验积累和学校的系统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在他看来,读书要读名著,拜师要拜良师,交友要交诤友。

  从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后,王开元一方面忙于事业的开拓,另一方面也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回馈和反哺北大。他多次回到北大为学生开办讲座,分享专业知识和人生体悟,广受学生好评;其中的一些观点已广泛深入光华学生的心中。他说:“北大MBA教育也为北大精神注入了新的内容,在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自由精神之外注入了商业精神。我们千万不要愧说商业精神,商业精神是市场经济所必然要求的时代精神。市场配置资源是继强权配置资源之后人类最伟大的进步,它使得世界和平从纯粹梦想变成可追求的理想。”

  逍遥最高境界

  王开元的实践和思考从未停止,他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大学合办的中国企业新领袖培养计划提交的论文《我的企业观》就是新的总结。

  王开元说,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是他从骨子里认同和热爱北大的原因之一,也是他当初主动离开部级机关的一个原因,更是他选择投资行业的原因。对人生他有三种理解,第一种是平凡的人生,第二种是危险的人生,第三种是精彩的人生。而他本人选择的是第三种人生:自由的精彩人生。王开元的实践无不体现着他对灵魂自由、生命精彩的向往和追求,他在南极、北极的冰海里畅游,在西藏、赤道、戈壁徒步前行,也参与多个公益组织的事业并一掷千金。他认为人生有三大境界,即功利、公益和逍遥,这也正是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修为,最终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作为一个投资家,王开元认为金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副产品,能帮助他实现自由。在资本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在中国经济力量日益崛起的今天,他认为,比之于“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更重要的命题是“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只有将这两个视角融会贯通,才能做好未来的投资事业,因为资本的偏好取决于运用资本的人,资本是铁人才是钢。

  商业与参禅

  王开元认为资本在逐利的同时,可以承担相应的甚至更大的社会责任。投资家的社会责任与公益行为绝不仅仅靠捐钱这种方式才能体现,扶持阳光型优质企业快速成长—合法纳税、扩大社会就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乃至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发现及培养有上进心和责任心及事业心的企业家人才,同样是一种良好社会责任的体现,这是王开元投资企业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他作为北大MBA校友会核心发起人注入校友会的一个重要公益理念。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王开元认为做好事不单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同时对自己而言更是一种享受。这样的理解和感受,既来自于他为人的天性,也来自于年龄的增长、多年的实践、不断的读书所给予自己的智慧,这是一个近似于参禅的过程:他认为人只有在经历过岁月的洗礼,主动地思考过死亡后,才能真正获得智慧,因为死亡的既定宿命使一切人的思考、选择和行为不能超越“是非”与“利害”的判断,不能脱离“轻重”与“缓急”的权衡;前者关乎道德和价值取向,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高度,后者则关乎个人的行为导向,决定了一个人的实践成果。

  对于实践的思考,以及对于东西方宗教、文化的广泛学习领悟,他心中终于形成了一副圆满的“太极图”—一半是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理论中所阐述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理论,另一半是佛家所说的“如果一个人真心为大家好,最后也会有福报。”,即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这样的领悟不仅让他内心更加充实,也让他在经营事业时更加挥洒自如。

  张鸣先:理想主义者的“直销”

  在银行工作了12年之后,他考取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毕业后,他干起了让很多人误解的“直销”行业

  记者 谭旭峰 特约记者 任兆鑫

  对张鸣先来说,北大MBA是一个跳板,帮助他实现了从银行职员到在中国直销领域领军人物的蜕变。而在这一领域,张鸣先绝对是一个异类,因为他的高知身份,也因为他独特的直销理念。

  1988年,张鸣先大学毕业,同年被分配到河南省新乡市人民银行工作。这份工作稳定、待遇优厚,他一干就是12年。然而,银行的工作并不能让这个年轻人安定下来,2000年,张鸣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大MBA。

  在北大读书期间,张鸣先在北京一家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遇到了人大管理学博士朱厚丞,这家咨询公司在2000年接下了一个项目:为一家名为“太阳神”的企业做管理咨询,总结公司十几年发展之路并寻求突破之道。

  “太阳神”是1988年成立于广东东莞黄江镇的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保健食品。当年曾以一曲“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的广告歌,让10毫升的“太阳神”口服液在中国刮起了保健品的旋风,并在1993年实现了13亿元的销售额。

  20世纪90年代后期,“太阳神”集团多元化发展过度,公司经营范围从保健品生产扩展到石油开采、餐饮娱乐甚至汽车维修,如此长的战线使公司人力、财力、物力严重分散,导致主营业务—保健品生产纵深挖掘不够,最终导致集团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蹶不振。

  这成为张鸣先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经过仔细的调研,张鸣先和朱厚丞认为,除了多元化发展过度殃及公司主业外,公司不恰当的营销方式也是“太阳神”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太阳神”开创了中国企业广告轰炸式营销和企业整体CI策划的先河,这一方面使“太阳神”口服液的销量实现飞速增长,帮助公司在几年内成为中国保健品领军企业;另一方面也使销售队伍过于依赖广告,忽视了自身营销能力的培养。

  朱厚丞和张鸣先认为,“太阳神”要想再创辉煌,需要做两件事:一是收缩产业链,重回保健品主业;二是加强销售队伍的营销能力,学习雅芳,走直销的新路子。

  这一方案得到了太阳神集团董事长怀汉新的大力支持。第一件事进行的很快,在进行了大规模的组织机构调整后,太阳神集团去繁从简,重新回到保健品、化妆品和药品等相关产业的主营业务上。

  第二件事做起来就没那么顺利了。由于1997年前后,中国直销行业无比混乱,不少企业虽然打着直销的旗号,干的却是行非法传销的勾当。面临失控的局面,政府只好全面禁止传销、直销。

  2003年,国家有意开放直销行业,并明确将在2004年召开厦门直销立法会议。这让张鸣先觉得,时机到了。

  2004年,刚从北大毕业的张鸣先和朱厚丞一起奔赴深圳,开始了“太阳神”直销业务试点工作。张鸣先是北大光华的MBA,朱厚丞是人大的管理学博士,两人在一起毫无疑问成为了中国直销企业中学历最高的拍档。

  然而,张鸣先的这一决定让他的很多同学感到惊讶。头顶北大MBA的头衔,加上十几年的金融从业经验,张鸣先完全可以选择更为光鲜、收入更高、办公环境更好的工作。为何要选择一个大多数人都认为是骗局的直销呢?

  当时的中国直销行业的确一片混乱。由于无法预计“太阳神”是否能拿到直销牌照,全面从事直销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为规避政策风险,太阳神集团成立了子公司—深圳太阳神销售公司负责公司的直销事务。

  直销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消费者的不认同,这与多年来直销企业的经营理念有很大关系。直销企业在招聘直销人员时,经常盲目夸大销售回报,造成了直销人员入行之初就抱有普遍的“暴富倾向”。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暴富梦想破灭的直销人员要么黯淡退出这一行业,要么就自觉上当,走上了坑蒙拐骗、不择手段、一切朝钱看的不归路。

  张鸣先认为,直销应该坚持长久、规范、稳健、合法,这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员工负责。与其他浮躁的直销企业相比,张鸣先坚持理性、低调的经营方式。事实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2007年2月8日,“太阳神”拿到了直销牌照,成为中国第16家获直销牌照的企业。

  随后,张鸣先又提出“小康直销”的理念。这一理念意在表示,加盟“太阳神”的直销团队并不能使人一夜暴富—这是小概率事件,但能使人实现一种“小康”生活—这是大概率事件。“太阳神”就是要做一家实实在在的直销公司,不会对直销人员进行“洗脑”,要在直销领域树立健康的财富观。

  2012年12月,第八届中国直销风云榜在重庆召开,张鸣先获得了“2012年度中国直销最具价值职业经理人”。这一奖项他已拿过很多次。作为学历最高的直销经理人之一,张鸣先要想带领“太阳神”重现20世纪90年代的辉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张鸣先面对面

  在中国保健品行业,怀汉新是当之无愧的教父,“太阳神”则是名副其实的先驱。对于”太阳神”曲折的历史,你是是怎样看待的呢?

  张鸣先: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大家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海洋,无论是政府的管理还是行业自身的规则,都是一个探索时期;而保健品产业,更是处于一个萌芽阶段,相关产业环境几乎是零,许多“游戏规则”都处在混沌阶段,出现一些失误是难免的。比如,面对迅速膨胀的市场增量,“太阳神”就失误于人才和管理的同步提升。不过就当时的国内环境而言,十多亿产值的民营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瓶颈。话又说回来,任何一个产业的兴起,都是某种意义上的革命,是革命就意味着挫折甚至是牺牲。就“太阳神”而言,它虽然遭遇了重大挫折;但就中国保健品行业来说,却迎来了新生!

  业界有这样一种议论,说“太阳神”虽然是中国保健品行业的鼻祖,但在直销行业的资历并不深,“太阳神”的直销缺少直销行业特有的激情和冲动。您能解释一下吗?

  张鸣先:首先,我肯定大家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同时,我也看出,大家的观念明显是以“传统模式”为坐标的。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以“传统模式”为基础的直销在中国已是四面楚歌,显然不适宜于中国的土壤,这也是中国政府出台“两个条例”强制行业转型的意图所在。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直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直销呢?我认为,迄今为止,业内还没有产生能让整个行业和全国人民都认同的直销主流模式。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直销模式倘处于探索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没有“传统模式”影响反倒是“太阳神”的优势,它使我们在创新营销模式时能轻装上阵。

  说到主流模式,大家很自然地会想到雅芳、安利。可以说,无论是市场基数还是企业实力,他们都是行业龙头,而且他们也开始了以本土化为基础的转型。在您的观念里,他们能最终成为中国直销的旗帜吗?

  张鸣先:不错,雅芳、安利是中国直销的开创者,他们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实力也都遥遥领先。但是,他们不可能成为中国直销的旗手。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彩电普及时期,尽管中国民众对索尼等“洋”品牌极为推崇,但最终成为市场主流的依然是长虹等民族品牌。同样,尽管中国民众对雅芳、安利们在物资界面上比较认同,但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美国文化”注定了他们与中国人民的精神差异。这就是说,中国直销的旗帜最终必须由民族企业来执掌,这是不容置疑的世界规律。

  自上个世纪90年代雅芳登陆中国,直销这种营销模式在中国已有20多年。可是,至今中国直销的社会形象依然不尽如人意。对这种现象,您是怎样理解的?

  张鸣先:说实话,这也是我们最揪心的一块。就以保险业为例来比较吧,虽然民众对各类保险营销人员也比较反感,但对保险业却是认同的;而直销在民众的心理上却是整体的否定状态。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问题绝不仅仅是出在经销商或直销员的素质上,更是出在直销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上。比如说“三月上星,六月上钻,一年做到一百万”之类的暴富导向,虽然在前期有一定的鼓动性,但随着“梦想”的破灭,必然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夭折,二是在“受骗”的心态下不择手段地去欺骗他人,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将整个行业拖向泥潭。

  何明镜:为徽商的新腾飞助力

  何明镜,现任北京新徽商联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毕业于清华大学MBA2003级F班

  记者 杨志超

  民国大家胡适,同时也是徽州茶商的后裔,他很推崇用“徽骆驼”来形容徽商。骆驼,耐饥渴、性温驯而执拗,能负重致远,素有“沙漠之舟”之赞誉;“徽骆驼”也是赞誉徽商勤俭刻苦的秉性。胡适在给同乡会的题词中多次用“努力做徽骆驼”来激励同乡,徽骆驼之名遂远播海内外。

  因为徽商的贾而好儒,所以徽商也有儒商的雅称。中国称儒商,实际上始于徽商,并形成了儒商精神,并融入传统文化之中。其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而后泯然。当今人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的商业社会时,商帮的概念已经远不如历史鼎盛时期那样响亮,但经历了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以地域属性为代表的浙商、闽商已经有复苏的迹象,并逐渐发展壮大,而昔日的多财善贾的徽州商帮却难觅踪迹。或许是因为历史上的徽商情怀,又或许是想以地域属性求得更大发展,新徽商联盟正试图扛起振兴徽商的大旗,在新的经济大潮中找回曾经的风采。

  从徽商到新徽商

  徽商,即徽州商人,又称 “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而现在徽商的概念多泛化指所有安徽籍的商人,也被称为新徽商。

  “历史上的徽商如果在外经商赚了钱,回乡必定是要做慈善,办学院、办私塾,做助学慈善,同时还会鼓励同乡后辈出去创业,然后通过这样的传、帮、带,让徽商一步步发展壮大。”北京新徽商联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徽商投资公司”)副总裁何明镜在接受《新商务周刊》记者采访时,对旧时徽商的品性风骨仍旧赞许不已,言语之中流露出对先辈徽商的敬意。

  毕业于清华大学MBA的何明镜做事严谨果断,也因此常被周围人形容是有清华的烙印;不仅如此,面对记者的提问,他慢条斯理的作答也有几分徽商的儒雅。从安徽安庆走出来的何明镜是个地道的徽商,这也让他在新徽商投资公司中担任的职务不仅仅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还带着一个徽商情结。

  “历史上的徽商辉煌了几百年,在清朝之后就没落了。而过去的几大商帮在现在都走出来了,比如浙商、闽商,他们都走到了我们前面。”回顾徽商的过去,何明镜如数家珍,而面对现在皖籍商人凝聚力的现状,他也不免有些遗憾。何明镜认为,现在皖籍商人当中,有很多企业做得很好,但主要是缺少一个团队,没有一个鲜明的旗帜能把大家带动起来。

  汪宏坤,1968年出生于安徽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他就是一个闪现着“徽骆驼”精神的当代徽商。“我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现在已成为华威美林控股集团董事长的汪宏坤说。拮据、辛劳、一成不变,就是他对当时生活的全部印象。从1992年怀揣75元人民币和梦想只身来到北京,到如今,汪宏坤的华威美林控股集团已经是一家拥有有员工1000余人、在北京空港工业区C区拥有20万平方米工业园的规范民营企业,经营项目也由单一的家具制造扩展至园林绿化、建筑装饰、餐饮、地产等多个领域。

  汪宏坤的创业经历堪称先辈徽州商人们发迹的翻版,同样的少年离家,都是从学徒开始,每一步都是靠着自己的勤奋积攒资本,最后创下一番事业。但不同于先辈们创下了名噪一时的徽州商帮,尽管如今像汪宏坤这样的皖籍商人遍布全国,然而正如何明镜所说的那样,没有团队,没有平台,也难再有商帮的概念,因此而走向没落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我们希望能把徽商这个旗帜能扛起来,希望能把徽商的平台做起来,为现代徽商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是大家一个共同的梦想,能振兴徽商,把徽商昔日的辉煌给找回来。”当何明镜在面对《新商务周刊》记者时,毫不掩饰他和他所在的团队,希望能成为现代新徽商的助推者,对他们来说这不只是事业,还有荣耀。

  被何明镜寄予厚望的新徽商联盟,是由在北京的皖籍企业家发起成立的以资本为纽带的投融资服务平台。何明镜向记者介绍,新徽商联盟以“联盟联合、优化资本、发现价值、专业聚焦”为宗旨,希望联合到更多的优秀企业,整合企业资源,打造具有中国影响力的企业联合服务平台。

  当然,单单是一个松散的社团性质的企业联盟,显然不能那么轻而易举地为新徽商复兴开疆辟土。为此,新徽商联盟成立之前,在董事长晏文胜的带领下,十余名皖籍商人在京率先成立了新徽商联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希望以公司为核心,打造一个助推动力,想借此作为引擎来带动新徽商联盟的发展。

  公司+联盟

  成立于2011年初的新徽商联盟源于晏文胜一直以来的心愿,并不满足自己经营企业的他希望能团结一批皖籍商人,形成合力。“晏总当时在巢湖的企业叫南峰集团,规模很大,产业也很多。他在2005、2006年的时候,想到北京发展。他很有自己的理想抱负,来北京的时候是重新创业,把原来在安徽的南峰集团所有的业务都托付给了当地的管理团队”何明镜在也是看中了晏文胜的经商理念才选择追随于他。

  何明镜与晏文胜的相识,是在北京大学的一个培训班上。在清华大学MBA毕业之后,何明镜进入到新奥集团工作,期间的两年工作经历让他参与了多项并购案例,主要以城市燃气并购为主。而在离开新奥集团之后,何明镜又进入到一家专业的投资机构,不同于在新奥的企业投资、并购,新公司专业的市场化投资跟之前的从业经历有很大不同,因此后来何明镜进了北大的一个PE培训班,在PE培训班上结识了现在追随的对象,北京新徽商联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晏文胜。

  “跟晏总接触下来,首先是被他个人的风格和气度眼界所吸引,第二是被他的梦想和宏大的抱负所吸引。他希望重振徽商的这个梦想吸引了我。可能以前是为了养家糊口去工作,也可能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心,但重振徽商是为了整个徽商来服务,这就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情怀,并且做的也是和我的事业相关的。晏总邀请我过来一起做这项事业,我们一拍即合。”何明镜是在2011年底的时候接到晏文胜的邀请,2012年初正式加盟到新徽商投资公司。

  2011年初,诞生于新徽商联盟之前的新徽商投资公司,在原安徽老商会的基础上,由10名在京的皖籍商人共同发起成立,10位股东每人投资几千万元不等。“公司成立之后,还有很多外围的企业也想加入到这个平台来,但因为不同企业家的实力也不尽相同,也没有那么多资金进来,都做股东也不现实。所以联盟就成了这样一个凝聚众多有意加盟徽商的大平台,让其他有意愿的企业家进来,做联盟的会员。”据何明镜介绍,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新徽商联盟有企业成员500余家。

  进入这样一个平台也不是没有限制,想成为联盟会员必须要满足一些条件。“会员企业年营业额必须要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者你的企业在细分行业中是徽商里的龙头企业。”同时何明镜也强调新徽商联盟还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并不局限于皖籍企业家,对于行业领先企业的加盟同样欢迎。“我们的口号是以投融资专业服务为主,来打造中小企业的联合舰队。”何明镜对记者说道。

  新徽商联盟和新徽商投资公司的关系,既是紧密联系,又做到明确区分。用何明镜的话来说就是:“联盟有凝聚徽商、搭建平台的职责和作用,但投资公司是必须要对股东负责的。如果把联盟跟公司混淆不清的话,那股东就不答应了。所以联盟是必须要独立的。”投资公司因为新徽商联盟的存在,使得业务拓展更加便利,同时公司也是联盟的后盾,为联盟的各种活动提供服务支持。

  同时新徽商联盟的理事成员和新徽商投资公司的股东是完全区别的,联盟的理事分三个层级:理事、常务理事和联席理事长,投资公司的股东基本上是联盟的联席理事长。通过互助推动的方式,带动联盟平台的扩大,促使联盟成员的成长,是新徽商联盟投资公司梦想实现的。

  齐头并进

  在联盟发展方面,新徽商的概念不断被做大。“现在整个联盟的声望在一步步提升,前不久我们在新徽商联盟的基础上升级成立了一个新徽商国际联盟,邀请世界华人工商促进会总会会长李农合担任第一届理事长,晏文胜为执行理事长。”同时兼任联盟执行秘书长的何明镜称,新徽商国际联盟将以徽商为主体,打造一支企业联合舰队,三年内将吸纳千家中小企业加盟、聚合百亿资金、建立百家紧密合作伙伴、在海外及全国建立十家分支机构。

  同时,作为服务会员的举措,新徽商联盟下设新徽商论坛、新徽投资俱乐部、新徽联合投资、投资咨询、资源对接、公益平台等八项服务。“在这个八项服务中,我们的咨询是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的;其他的论坛、新徽大讲堂,是免费的。”何明镜告诉记者。

  作为新徽商联盟投资公司来说,目前具体涉及的投资领域有地产投资、股权投资、并购重组等,同时因为董事长晏文胜是做地产起家,因此公司首要业务还是地产投资。“目前更侧重地产投资。排在第二位的是股权投资方面,主要是因为这几年市场比较低落,但是我们联盟理事有好的企业,那我们也会坚定的去投;第三是并购,这是我们一个新的方向。”何明镜介绍,目前公司正在操作的有合肥的中国轴承科技产业园,山东的晏子文化园,北京的新徽商联盟大厦等地产项目,其中他对于山东晏子文化园很是看好。

  “晏子文化园是是在莫言老家、山东高密的文化地产项目,那里文化氛围很浓,也出过很多历史名人,当地通过这个文化地产项目将要建一个新城。我们以城镇化的形式,营造文化的氛围,植入文化概念,帮他们建一个新的城镇。”何明镜给记者介绍的晏子文化园是高密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已于去年10月底正式开工。当时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还亲赴现场,参加奠基仪式。

  “当地给我们将近2500亩土地,然后分5年让我们来开发。这个投入比较大,一年可能就需要20个亿。”同样也是因为有新徽商联盟这个平台,此次对晏子文化园的投资是由投资公司联合来投,这也是何明镜所说的联盟优势,“我们找到好的项目,我们的股东、会员会跟着一起来做,资金的实力会比较强。”

  对于文化地产的未来发展,何明镜也很看好。他认为不同于其他的地产开发,文化地产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历史底蕴,做一个与文化相关的新型城镇出来,能够符合当地特色,有个性化,这样对当地城市的历史文化的提炼、未来城市的发展,以及解决居住和商业的功能,都有好处。“文化地产应该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它也符合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新徽商投资公司投了不下10个公司,投资规模每个公司大概为3000万元至5000万元。何明镜表示,公司未来想做成业内知名的投资机构,希望3至5年达到百亿的投资规模,同时能够培养10个上市公司。

  先辈徽商们从皖南走向世界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现在的新徽商是否能重振昔日雄风,则要拭目以待。

  冯振中:构筑财富管理新平台

  冯振中,前世德贝独立金融理财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毕业于清华大学MBA2002级A班

  记者 杨志超

  几经约访,记者与冯振中的第一次见面竟然是在他的车上。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看得出他紧凑的事务安排。这位曾担任瑞士最大独立金融理财集团世德贝中国区CEO,给人最初的印象是严谨且珍惜时间,与他金融理财管理者的身份很相符。而随后他在采访过程中的侃侃而谈,和表现出的亲和态度,则又显出与初见时不同的一面。

  “我读大学时候的专业跟金融没有关系,是营销专业。”冯振中甫一落座的回答正好打消了记者心中的好奇。而除了现在所从事的行业与最初的专业相去甚远之外,冯振中的工作经历也着实可以用“跳跃”两个字来形容。

  发于体制内

  冯振中来自湖南,大学在武汉,人生头二十年的经历都被南方气息所浸染,而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北京,自第一份工作开始至今,他已经成功地融入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在财富管理领域行走的游刃有余。

  冯振中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进入首钢集团,并一直在此工作了5年。当冯振中离开首钢之时,他已经是整个首钢集团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了。

  冯振中先后在首钢集团经贸部和团委担任高管。“在首钢的5年时间,还是被给予了很大的认可的。”冯振中如此评价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国企经历,这5年不仅是积淀职业素养的5年,也为冯振中之后从事管理层级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002年的冯振中27岁,他离开首钢,开始了自己在清华两年的MBA全日制学习,主修财务金融方向。而也正是他这次的进修经历,为之后自己进入泛金融这个全新领域开启了一扇门。

  2002年左右的时候,MBA在中国正是一个热门事物。“当时有一个MBA热,报的人也比较多。我们那个时候考进去清华MBA,比例是十比一。当时就强调市场经济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除了受当时的市场环境影响之外,冯振中也表示重回学校学习也与自己内心的想法相关。

  “从我自身来说,以前是学营销的,当时就想考一个名校,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侧重学习一些财务和金融知识。我觉得营销和财务是企业内部的两个重要领域,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也是企业外部的两个重要市场。”清华是名校,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毕竟很多东西是需要理论指导实践的。“虽然理论并不都能指导实践。”冯振中玩笑着说,但也强调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因此在面对MBA热和自身的需要,再加上清华这样的知名学府,冯振中对于从中学到先进的管理理念还是抱有相当的期许的。

  对冯振中来说,清华MBA之行相当于回炉再造,对旧的知识温故学习,同时也掌握到了一些最新的管理理论。“学到的先进理念可能一下子在新的工作环境里还用不上,但是它给了你一些考虑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让你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这就对自己很有帮助了。”

  除了对自己今后在财富管理方面的帮助之外,结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也是冯振中的一大收获。“在清华MBA,跟同学、老师结下的友情,不论之后联系多寡,或者是对自己在商业上有没有支持,这次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很丰富的经历。”冯振中对“MBA资源”的定义并非只停留在利益往来的层面,他所看待的资源,是哪怕同学在某一个点上带来启发,那也是一种资源,而并不是一定要利用对方多少。“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很能开拓思路,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都有擅长的地方。”

  投身泛金融

  2004年清华MBA毕业之后,冯振中并没有马上投入到稳定的岗位,在之后有大约一年的时间是处于“在做自己的事”的状态。“MBA毕业之后没有马上工作,被借调到中组部,参与了一个项目组,大概有几个月的时间。”在这之后冯振中组建了一个小团队项目组,给央视的数字付费频道做商业计划咨询。“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一年,都是做自己的事,没有真正稳定下来做一份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也认识了很多朋友,这对我也是有很大的帮助。”言谈中不难发现,冯振中的朋友资源、人脉圈子并没有局限在某个环境下,任何一次的活动或者往来,都是结识朋友的机会。

  MBA毕业一年以后,冯振中加盟香港御峰理财有限公司,担任北京代表区总监。“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在做财富管理工作。御峰对于之前的工作来说,就是完全的一个转型了。”冯振中的转型,较之他之前的工作经历显得很突兀,但联系到个人的学习经历则就不难理解,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那个时候财富管理在我国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太多概念,连专业的理财杂志都没见过,当时的搜狐等一些网站都看不到理财频道。”当理财还是个新鲜的事物时,冯振中觉得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香港能够做的事情,内地也应该能做,因此当时就在北京开始试水。

  “因为当时我国的储蓄率很高,基金也属于刚刚发展的一个阶段,有一些理财产品开始丰富,老百姓的钱有投资的需要,所以当时就想把香港的业务引入到中国来。”也正是因为新事物处于推广阶段,理财公司在经营业务拓展上走了一段探索的路,冯振中从头开始做一些理财教育培训,以及理财业务推广等等,也找一些客户,帮助他们做一些理财方案。

  初进财富管理这片新天地,当初在清华MBA所学到的东西也开始渐渐派上用场。“原来在清华读MBA的时候,有专门课程就是基金管理,这起码让我对基金有了一些了解,我们在给客户选理财产品的时候,你自己都不懂的话那肯定是不行的。在清华学习的时候,有侧重财务金融方向,那么对基金的一些东西就比较了解,在投资方面的内容也都学过。”同时在对比更久之前在首钢的工作经历而言,“国企是相当于一个大的系统,并且已经很成熟。但是在御峰,类似是创业型的工作,一切都是在刚开始起步阶段,需要一种开拓精神。”

  在离开香港御峰之后,冯振中先后又担任了中天嘉华理财公司的副总经理、瑞典最大独立金融服务集团世德贝中国区总裁。“三家公司从事的都是与金融服务有关的工作,包括资产管理、私人银行以及财务顾问等方面的业务。”尽管三家公司都是泛金融领域的企业,但在冯振中所经历的阶段,却又各不相同。

  除了香港御峰公司是刚刚进入内地市场,属于创业起步阶段之外,其他两家也都各有特点。“在中天嘉华就属于在摸索一个商业模式。其实我干的活就是从市场到研究、后台,涉猎的范围很多。原来就是做市场的工作多一点,后面的工作就更多了。”

  而在世德贝,冯振中再次职场转身,成为掌舵CEO,管理的职责就更高了,负责的是公司战略上的内容,包括战略变革、调整公司发展方向等等。“就是更战略化的内容,更多的要跟股东等方方面面打交道,相对来说,战略上沟通的事情要多很多,具体在业务上的事情就要少得多了。”

  来源:新商务周刊


中国MBA:拉近与世界的距离(2)
MBA报名在即 重庆高校有哪些变化?
上海交大推创新创业EMBA
MBA面试:经典英语口语词汇
MBA英语填空练习及答案
长江商学院发布2014级MBA招生政策
MBA英语阅读常见误区
17句搞定MBA英语作文
【英语】MBA英语统考写作模板测试(一)

郑州华章MBA培训中心
咨询电话:0371-66961135
报名时间:8:00-18:00,周末不休
校址:郑州二七区大学路金源大厦(郑州大学南校区东门对面)11楼>
公交路线:乘4、63、66、82、111、201、217、256、317、903、904、906、Y806、Y815路公交车到大学路桃源路站下车
华章MBA简介 华章学员感言 华章命中的历年MBA联考真题 华章的每一个第一都与你有关

下一篇: 中国MBA:拉近与世界的距离(2)
上一篇:创业型MBA海归攻破就业难壁垒

华章简介公司简介 - 旗下项目 - 联系我们 - – 诚邀加盟
版权所有  郑州九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华章MBA 培训中心); Tel:0371-66961135
郑州大学路18号(老郑大东门对面)金源大厦11楼
Copyright(c) 2001-2012 ICP备案号: 豫ICP备05014872号-2 http://www.mba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