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号的本意应该是一种公号主持者与订户之间的互动。
侧面这张图来自于我的微信,由于出了趟境,在没有找到Wifi热点前我关闭了网络,十几个小时后连通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界面,着实混乱不堪让人烦恼。
微信的这个界面其实是三类信息组成的:点对点通讯、群聊天和公号信息。前两者属于用户的私人信息,最后一类则属于广播类信息。我见过一些希望能把它们分开的需求,但我私下里琢磨,光分开是远远不够的。微信非常有可能采用合并同类项的做法,将同一类信息扔到一个模块里,而不是这个面板里堆砌的做法。点对点通讯和群聊天,不太可能会被合并一处,这对用户是一种冒犯。但公号,则很有可能合并在一起,你点击后,才能看到一个新的列表。据一位朋友说,WP系统里就是这样的,公号信息全部在一处。
在一个群里我和几个朋友聊到了这个想法,别人问我依据何在。这里面的逻辑在于,公号信息其实有很大一块是“推送型”信息(比如很多自媒体账号),而推送这种手法,时间长了信息多了,用户会腻味。大量的推送信息掩盖了用户的私人信息,不是好的用户体验。
信息的推送可能来源有二:从未去申请订阅的推送,以及订阅发起后的推送。后者一般人会认为更地道一些。但即便如此,订阅后推送依然会有“不请自来”的感觉,因为订阅时的情境和被推送到信息后的情境,完全不同。
早期互联网,有很多刚刚触网的人会订阅大量的电子邮件列表,还有专门从事列表订阅的公司。但后来很多人越来越烦这种邮件推送。博客时代,也会有很多人四处去订阅RSS种子,时间长了,Google Reader里积累越来越多,形成可怕的1000+,最终不堪重负,人们放弃。今天,微信公号这个部分也出现了这种情况,来自于多个朋友的消息称,他们感觉公号被打开率越来越低。
我一直认为,微信公号的本意应该是一种公号主持者与订户之间的互动,这就意味着信息产生之初,是订阅者发起的——这就是标准意义上的客服:消费者提出需求,公号回答。把它当成一种自媒体的工具,其实就是把它当成一种信息推送工具。老实讲,一点没有颠覆性,微信开发团队应该不会在这一点上着力太多。一个破破烂烂的内容后台系统也不着急去改善一下,算是一种旁证。
在我很多篇文章里我都认为,微信的重点是通讯系统。通讯不是广播,通讯是用户主动发起,广播则是用户被动接受。今天有不少自媒体账号积累订户达到几万之众,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但要继续利用好微信的资源,恐怕得多在“用户发起”的维度上思考一下。无论是人工维护也好,技术维护也好,可能需要再投入一些。吸引到订户然后天天推送信息,在未来的微信生态中,可能是不太受鼓励的。
无相关信息 |
郑州华章MBA培训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