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项目“细分牌”要打得漂亮是不容易的。颜锦江也坦言,“如果要做行业特色的MBA,一定要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资源。”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教师资源还是社会资源,都是学生在考虑“细分型”MBA项目所需要关注的,同时更要关注项目在相关行业中的认知度,否则也只是项目招生的“噱头”,并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细分管理能力。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新增MBA项目强调其“细分特色”,然而,业内专家指出,具备普适性的MBA教育要将“细分牌”打得像模像样并非易事。对学员而言,选择“细分型”MBA项目意味着要非常明确自己的个人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对商学院而言,开设“细分型”MBA项目,更要考虑到院校本身的资源和能力,否则只是“空有噱头”。
今年30岁的陈先生,在一家位列全球500强的国际咨询机构已经工作了6个年头了。刚进入管理层的他,希望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管理才能。然而,面对国内外“玲琅满目”的商学院MBA项目,陈先生却“挑花了眼”。究竟选择强调综合管理能力的“普适型”MBA项目,还是选择有特色大打“细分牌”的MBA项目?这其实也是许多学员的困惑。
虽然今年MBA招生尚未结束,但国内各大商学院已经开始着手筹备2013年的招生工作。据了解,上海院校中复旦、华师大等商学院的MBA招生说明会便安排在7月初举行。而包括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内的不少高校MBA中心,早在5月、6月便开展了各类学生体验活动。
“每年都有新增MBA项目出现,学员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广泛,商学院的危机感每年都在增加。”上海一位MBA项目招生经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为了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MBA项目不玩点新花样是不行的。”
事实上,不仅国内商学院的“危机感”在增加,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国外的MBA项目也频频遭遇尴尬,不少令商学院骄傲的全日制MBA项目遭遇冷场。根据美国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GMAC)近期的报告,申请美国及其他国家全日制MBA课程的人数今年连续第三年下滑,但申请在职MBA的人数维持平稳。GMAC发言人Robert Ludwig指出:“由于经济持续不景气,很多人决定两年之内都不离开工作岗位,而是继续工作并报名学习在职MBA项目。”
快、准、精’是当前MBA学员最需要接受的教育模式,这也引领越来越多的MBA项目走向细分。”上述招生经理坦言道,“不少前来咨询的学员也最为关注项目的细分特色,学员们都希望在短暂学习时间中,掌握自己最需要的内容。同时,人们也总爱和与自己有着相似经历和相似需求的人在一起学习。”
由于学生对MBA教育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因此EMBA的细分特色也被移植到了MBA项目。据记者了解,越来越多的国内各大商学院将开发MBA特色项目列入2013年的工作重点。
正如外企管理层工作的陈先生,当前他最需要提升的是自己的跨国管理能力。上海外国语大学MBA招生推广主管程超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便表示,上外MBA的课程便是围绕培养东方的无国界管理人才这个理念来设置的。“我们会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包括专门的英语课程和第二外语,另一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经验,也就是提升学生的文化相容性。”
然而,有着细分特色的MBA项目对学生自身的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程超表示,“即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前没有国外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我们也希望他们具备‘无国界’管理人才的潜质。当然,如果有国外经历的学生,相对来说对跨文化方面的敏感度会高一些。”
如果说上外针对的是“跨国管理教育”的细分市场,那么四川大学医院管理MBA项目便抓准了行业细分领域潜藏的机会。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颜锦江表示,“当前不少医院的产权不清晰,经营思路比较模糊,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界限不清,导致医院很多医管人员既做临床,又做行政,双肩挑。所以我们思考是不是有必要来培养职业的医院管理者。”
陈先生向记者表示,“如果有专门针对金融咨询服务行业的MBA项目,那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这样可以最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不过,一些老牌MBA项目仍然强调MBA还是应该坚持综合管理能力。上海一位商学院项目推广主管向记者指出,“MBA教育与EMBA教育存在较大区别,不少MBA学员并没有系统的管理知识,MBA教育首要做的便是给予学生系统综合的管理知识,如果普适性的知识尚未学好,谈何细分特色。”
无相关信息 |
郑州华章MBA培训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