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锡昌是香港昌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同时也是中国伟大的慈善家。昌盛集团兴建的中华广场已成为一个闪亮的标志雄踞在广州市中心。
邹锡昌1963年出生于广东梅州市梅县程江乡珠子坑村,在那个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小山村里,很多孩子都选择了辍学上班。邹锡昌从小勤奋好学,1979年,年仅16岁的他以当地文科状元身份考入中山大学攻读哲学。求学路上客服艰难万阻以及大学的学习,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品质和缜密思考,戒骄戒躁的性格。
1980年的中国,工业农业都还落后,到处都是市场契机,邹锡昌的几个朋友因为电视机生意没有包装箱找他帮忙,一次又一次地缺货使他嗅到了商机。邹锡昌一打听,办一个纸箱厂只需要几十万,他和兄弟一商量,立马东凑西借办起了纸箱印刷业务,短短3个月就捞回了成本。半年后,他投资200多万元,订做了一套流水线,迅速扩大生产规模,生意越做越红火,此时的邹锡昌只有24岁。1990年,邹锡昌进军房地产市场,从长远角度看,他赶上了广州房地产市场的最佳时机。今后几年,邹锡昌如鱼得水,开发了诸如天秀大厦这样的名盘,生意一发不可收拾。
邹锡昌的欲望没有因此而停歇,1993年7月,邹锡昌的昌盛集团与中国新兴集团在香港签订一个大型项目,由昌盛集团全额出资兴建“中华广场”,该项目将耗资14亿人民币,计划于2000年落成。他不惜耗费巨资,请来著名建筑师莫伯治先生担当主设计,美国M&M设计公司进行平面设计,誓要完成这项巨大工程。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坎坷。也许是因为邹锡昌前期的事业太顺利了,老天给他开了个玩笑。1997年,“中华广场”施工进入关键时刻,却遇上金融风暴,资金链顿时断截,广场的施工地点又出现了塌方,无疑是给邹锡昌火上焦油。很多人都认为邹锡昌这次无法翻身了,这位眼光卓越,一帆风顺的大老板再也无力回天。对于别人也许是这样,邹锡昌不是,他全力说服其他董事,将位于皇后大道2.3亿买入的两层写字楼以1.8亿卖出,又将自己一栋价值4000万的住宅以3000万卖出,他还将梅州水电站和其他一些项目卖出,集中资金投入“中华广场”的施工。同时调整计划,在预留68层楼所需地基后将原来的楼高调整为10层。功夫不负有心人,耗资5个亿建造的“中华广场”封顶后对外销售商铺,顿时成了商家的抢手货,销售收入突破6个亿。
从来都是一路顺风的邹锡昌却没有丧失他不懈努力的精神,那是一种空前的精神,这种精神支持着他顶住了天灾,获得了绝对的成功。“中华广场”在过去的十几年乃至未来的几十年都是广州的绝对标志之一。
邹锡昌的事业没有因此结束,他投入到了慈善事业。在邹锡昌家乡的村子里,有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珠光锡照升平路;下联是:子义昌隆幸福村;横批是“珠子坑村道”。这幅对联表达了家乡人对他捐资将泥泞的乡间小道变成水泥大道的由衷赞美。在客家那个贫瘠的小山村里,邹锡昌还是第一个捐资拆除破旧不堪的学校重新修建成为完全符合教学标准的人,第一个被全村人立功德碑纪念的人。邹锡昌对慈善事业的投入非常大方,特别对教育、社会治安、 医疗、养老院等捐款情有独钟。在广州,他捐资500万,建造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天秀小学;由他捐资1000万元兴建,气势如虹的梅州嘉应大学“锡昌科技大楼”,与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也是梅县人的曾宪梓先生捐建的教学大楼遥相呼应。在嘉应大学众多捐建的建筑中,“锡昌科技大楼”昂首挺胸,与众不同。他对母校联合中学怀有很深的感情,一口气为母校捐 了250万元建了科学楼、图书馆及艺术房,现在,只要母校遇到困难时找他,他总是尽其所能。2006年7月,邹锡昌获得“中国十大慈善家”荣誉称号。
邹锡昌不是最有钱的,也许也不是商界最成功的,但是他的丰功伟业永远被人牢记,他的家乡人以此为傲,他帮助了无数人,感染了无数人,在人民心中,他是最成功的。
无相关信息 |
郑州华章MBA培训中心 |
下一篇: 时装领域女超人 - 邹积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