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苑天地

为什么你有那么多信息,却还是不会解决问题?

时间:2016-09-20 16:20:29  来源:MBA培训网  点击:



机器可以学得更快,那人类还要学什么

 

二十年前,我们流行神奇记忆法,电视广告里充斥着各种能够记住圆周率后1万位的记忆大神。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都明白“大脑不是用来记忆的,而是用来思考的”。

 

实际上,在知识更新换代如此快、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记住每一个知识。

 

在今天,原本很多由人类掌握、支配和使用的知识,正在被机器替代。

 

在金融业,高盛的雇员中,已有超过25%是工程师和雇员,大数据分析平台替代了投行分析师的部分工作。

 

在医学领域,IBM的沃森在医生录入病人情况之后的30秒内,就可以把诊疗意见列出来,每种意见还会标明出处,并用置信区间告诉医生自己有多大把握。

 

所以,我们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价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多地发挥人性优势,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所以我们的学习,很可能:

 

不再局限于现有知识,而更多是深度思考未来的能力:既然机器可以帮我们记忆过去,或许我们可以有更多精力去思考未来;

 

不再局限于知识本身,而更多是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何种问题:机器承担了单调乏味的工作,但我们需要懂得,可以用机器来做何种工作;

 

不再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更多是知识之间的联系:机器更专业,那我们能做的,就是了解这些专业之间的联系。

 

然而,深度思考、解决问题、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些如何才能做到呢?

 

二 为什么你有那么多信息,却还是不会解决问题

 

先说说,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吧。

 

学习无外乎三个方面:知识、能力、价值观。

 

 

知识的学习:具体某个领域的、用来阐述道理或解释事情或完成任务的相关信息;

 

能力的学习:这里的能力是广义的,既包括特定领域的技能,比如打篮球、写程序、画插画,也包括超越具体的领域的通用能力,比如思维、沟通、计划等;

 

价值观的学习:整体的心智模型和价值体系,也就是,对事物的判断。

 

这三者的区分对于学习和信息获取非常重要,但我们常常连这个分类都没有弄明白,以致于陷入低效学习的误区:

 

1.   知识零散化,导致信息过载,难以进行深度思考。

 

比如,你想学习如何与客户打交道:

 

看微信公众号“与客户见面之前,可以先对着镜子给自己做个增强信心的姿势”,很有道理,收藏;

 

资深同事说“介绍公司的时候,要多强调我们很牛X,客户才会买我们的东西”,赶紧记下来。

 

刷知乎,看到“与客户沟通的时候,不要总是自己说,而要多提问、让对方说”,很不错,记笔记;

 

……

 

这样,你很快记满了成百上千条知识,不停地学习,不愿放过任何渠道收集来的任何知识。一段时间后,你突然觉得:啊?!为什么有这么多要注意的?我学不完了,好挫败。

 

你之所以会对这些碎片信息孜孜不倦、什么都觉得新鲜、什么都想要记住,是因为你没有一个知识结构,所以无法深度思考。

 

倘若你能够概括出,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无外乎三个方面:信心、能力、匹配,就不会有上述情况。

 

因为从这三个方面,你完全可以自己思考出上面那些小技巧,比如,做一个提升信心的姿势是为了给客户信心,介绍公司的牛X是为了证明能力,而多提问呢,则是确信我们的产品/服务能够匹配客户的需求。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陷入了碎片知识饥渴,只是记忆,却无法思考,或许是因为,你缺少一个结构。

 

2.   只学价值观,忽略知识和能力,所以难以解决问题

 

 

“有趣是人生的终极意义”、“你还没成功,是因为不够努力”……这些都有道理。但是,如果只是学习这些“道”的东西,却没有相应的“术”和“器”来支撑,你会发现,道理都是别人的。

 

如果你认同“有趣是人生的终极意义”,那么就去思考、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如果你认同“你还没成功,是因为不够努力”,那就去寻求努力的方法论。

 

虽然“道、术、器”,“道”在最前面,然而,“道”是你积累到一定阶段才能悟出来的,倘若没有“术”和“器”,即便知道了“道”,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很多时候想一步登天地掌握“道”,其实登上的只是空中楼阁,问题还是难以解决。

 

3.   将知识与能力割裂,所以难以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比如,我们学开车,教练跟你讲了很多注意事项,解释了刹车、油门、档位,这些都是知识。然而如果你没有学会开车,不具备开车的技能,那这些知识完全没有用处。

 

再比如,我在结构化思维里面讲过MECE原则,我们很多人也知道MECE原则,可并没有在说话和思考的时候用上它、让它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那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仍然没用。

 

所以说,有些知识可以只是知道就好,比如“牛奶是白的”,然而大多数知识,就像如何开车、MECE原则这样,如果不能与能力联系起来,几乎是毫无用处的。

 

三 知识体系到底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如何能够避免上面这些低效学习误区,做到深度思考、解决问题、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呢?唯有建立知识体系。

 

因为知识体系,能帮我们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找出相互间的联系、举一反三,从而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快速反应、最终将知识内化成能力。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零散的知识吸收,是跳跃式的、是点状的、是相互割裂的;而有了知识体系之后的学习,是结构化的、是网状的、是相互关联的。

 

所以,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三个特征:有知识架构、有知识内容、内容之间有联系。

 

根据这三个特征,我们建立知识体系,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1.   明确自己的学习背景

 

当你刚开始学习一个领域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你为什么学习这个领域?将来打算如何应用?这个领域跟你现有的其它知识是什么关系?

 

我曾经提到,如果你学习的东西不能用到,你会没有动力去学,而且就算学了也很快会忘记。

 

不仅如此,如果你不知道学习这个领域是为了什么,你就很难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如,此前我的本职工作是咨询,咨询领域是组织设计,业余时间开公众号、研究个人提升方法论。

 

所以我就会有两套知识架构在脑海里,任何知识进来就自动在脑海中、笔记里补充到以下模块。

 

比如咨询的 - 影响组织效率的六大方面:

 

 

比如个人提升的 - 个人需要具备的技术以外的能力:

 

 

当然,这两套架构之间也是有联系的,这种架构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进行类比。

 

比如,我把个人提升看成企业提升的微观版,其中,组织设计里的各领域“人才”要素,相当于个人能力提升领域的“专业能力”要素。

 

我们知道,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会针对关键人才进行大量投入,而对其他人才,保持行业平均水平就好。

 

由这种联系我会想到,个人的专业能力提升其实也是一样的,讲求“T”字型,横向上,各领域都懂一点,纵向上,找到自己赖以谋生的专业领域去深挖。

 

总之,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很难建立起知识架构的,因为你很难知道,这个知识是用来解决哪个领域的问题、跟你的个人目标到底有什么关系。

 

2.   通过各种可靠信息渠道建立架构

 

明确了学习目的之后,你可能会想:在我对这个领域不了解的时候,我要如何建立起这样的架构?答案是:通过高质量信息渠道,找一个已有的体系,而不是自己搭建。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大学里面学的一些课程,好像听懂了,然而好像又不知道怎么用,也不知道各门专业课之间到底是什么联系,它们是如何组织在一起解决问题的。

 

教材占很大的原因,如果你不读本校老师编撰的教材,而是去读一些经典教材,比如经济学看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心理学看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你会发现,很多问题豁然开朗。

 

这就是高质量信息的作用。

 

咨询公司里,顾问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能够快速了解一个行业,靠的也是高质量信息输入,比如看高质量的研究报告、访谈业内专家等等。

 

那么,在建立知识架构的时候,什么是靠谱且高质的信息源呢?专家、专业网站、经典书。

 

专家:你摸索数月而不得入门,可能还不如专家跟你讲1个小时收获更大,因为他/她研究很多年了。

 

通过专家跟你讲,你可以直接借用他们的知识体系。至于说,去哪里找专家,在行、知乎、行业聚会等等,都是很好的渠道。

 

专业网站:如果你找不到专家,那你可以在知乎、Quora、Wikipedia或者其它专业类网站,找到相关领域的信息,比较体系化。

 

经典书:你可能会喜欢读科普类、趣味性的文字,然而,如果你不是为了解决某个小问题,而是真的想系统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那么,经典教材不读,很难建立起架构。

 

一方面,趣味书籍往往选取某个细分角度,无助于你认识全貌,另一方面,为了保持趣味性,必然在一些难懂的知识上模糊处理。

 

顺便说一下,我每次文章写很长,而且还要加上方法论,为什么不去写“XX的五种技巧”这类更加易读的文章呢?因为我尽量想把每个话题讲得结构化一些,就像这篇文章,从为什么开始,讲到如何做,这样才有利于你们理解全貌、建立知识架构。

 

3.   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识架构

 

你可能会说:别人的知识体系,未必适合我用啊。

 

是的,所以,在你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如,上面提到关于组织设计的知识体系,是按照影响因素来建的,实际上,也可以按照流程来建。

 

过去,很多企业找咨询公司,常常是一下子建全套体系,所以用流程是合适的。但后来,很多企业更多是问题导向,哪里有问题就处理哪里,所以影响因素就是更合适的。

 

每个人的背景不同、学习目的不同,最终形成的知识结构可能也不同。

 

4.   在架构中填充知识

 

现在,我们有了架构,那么如何填充知识内容呢?

 

我建议的一个方法是:

 

首先,把你看到的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都记在手机里,可以用Evernote或其它任何工具,甚至直接用手机自带的记事本。记的时候不需要组织语言,记关键词就可以,这样最快。如果是微信文章里的,你可以直接截图保存。

 

其次,每天对当天的知识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地列到Evernote里面(跟上一条里的信息,分开不同的文件夹)

 

最后,定期回顾,如果是重要的知识,再记入到知识架构里,作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用这种方式,即便是碎片化信息,也能够进入到知识体系。

 

5.   将知识之间、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

 

很多人都觉得:我明明学了很多知识,为什么解决问题的时候还是没有任何思路?为什么有人学一个知识,就可以轻易举一反三解决很多问题?

 

之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想不起用什么知识,是因为知识和问题之间是脱节的。那么,如何让知识和问题链接起来呢?答案是:两边都向对方靠。

 

 

知识向问题靠:每看到一个知识的时候,就去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你可以用来管理下属(分析他们的需求层次,并据此激励他们),也可以用来找另一半(分析你自己所处的需求层次,从而确定你需要什么样的人),还可以用来分析奢侈品为什么可以卖那么贵(买奢侈品,满足的不只是物质需求,还有被人尊重的需求等等)。

 

这样思考的话,以后你真的遇到这个问题,就知道用什么知识解决了。

 

问题向知识靠: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不要抛开过去的知识坐着苦想,而是回到你的知识体系,去查看哪个能帮你解决问题。多次之后,你就知道某类问题该用哪类知识解决了。

 

如果能够常常做这些“向两边靠近”的思考,不仅能够建立起问题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会逐渐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它们不再是割裂的众多点,而是可以放在一起去解决某个问题。

 

四 为什么我没有提工具

 

很多知识管理类的文章和微课都会介绍工具,而这篇文章,我几乎没有说工具。

 

实际上,我也很少说工具,因为我一直认为,工具不是最大的障碍。

 

倘若我们掌握了基本的方法论,你自然会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但假如我们只会工具,却不懂得方法论,那工具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工具很容易学,会给你成就感,但也会有错觉,让你觉得会用工具就真的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但实际上,任何知识体系,都不会像工具那样,看个说明书就能会。

 


12月2日华章名师徐川逻辑串讲 一年仅此一次!
9月25日郑州华章MBA、MPA、MPAcc备考说明会
MBA职场:无领导小组面试最全攻略
2017MBA备考英语复习规划总览
9月17日下午华北水利水电MBA商学院进行MBA招生宣讲说明
MBA写作范文——擦出生命的火花
MBA写作范文 落叶归根
MBA写作 议论文结构组织
MBA写作范文——有钱就幸福吗?
MBA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题题干错误四

郑州华章MBA培训中心
咨询电话:0371-66961135
报名时间:8:00-18:00,周末不休
校址:郑州二七区大学路金源大厦(郑州大学南校区东门对面)11楼>
公交路线:乘4、63、66、82、111、201、217、256、317、903、904、906、Y806、Y815路公交车到大学路桃源路站下车
华章MBA简介 华章学员感言 华章命中的历年MBA联考真题 华章的每一个第一都与你有关

下一篇: MBA关注:成功,专一是不够的,还要......
上一篇:【教育】母亲决定了儿子的事业和婚姻

华章简介公司简介 - 旗下项目 - 联系我们 - – 诚邀加盟
版权所有  郑州九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华章MBA 培训中心); Tel:0371-66961135
郑州大学路18号(老郑大东门对面)金源大厦11楼
Copyright(c) 2001-2012 ICP备案号: 豫ICP备05014872号-2 http://www.mba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