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是孔子衣钵的重要传人之一,全名曾参,与父亲曾皙同为孔子学生,但比他父亲有出息。曾参比孔子小46岁,与当时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子贡、子游等长于论辩,并在诸侯国出将入相相比,略显得笨一些。可正是这个比较老实、不太说话的曾参,后来嫡传了孔门道统,著书《大学》并成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老师,子思又著书《中庸》并培养了好学生孟子。
在说曾子之前,还得先说说他的老师孔子。
用现在的话讲,孔子是中国第一任商学院院长(或者也可以称为政学院,因为那时学生上学多为了能够跻身仕途)。他不但创办了第一所商学院,还培养了诸多人才,最有名的是七十二贤者,其弟子加起来超过三千人。这个庞大的人才库,即使放在现在依然是惊人的。最关键的是,这个商学院里培养出了许多非常成功的人,出现了学术带头人——颜回,工商管理博士后——子贡,军事专业博士——子路,等等。后世流传的儒学经典《论语》,其实就是孔子培养学生时的很多管理案例集成,还包括了孔子为各国领导人做咨询的案例。可以说,孔学院就是替各诸侯国培养职业经理人的。
站在这个角度,我们来看看曾参是如何界定职业经理人最基本素质的。
从字面意思看,曾子说:我每天要用三件事情来考察和反省自己做人是否到位。第一,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诚(用现在的话讲,你是不是很“敬业”)、负责任?第二,与朋友同事相交是不是言而有信,自己说过的话都兑现了吗?第三,老师教我的很多东西,我是否真正去实践并有了自己的心得?是否把这些知识传承给了别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华人世界最成功的企业家李嘉诚,说自己80%的时间是在研究如何做人。“我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这是李嘉诚先生给自己的定位,这也是他能够从一个平凡人变身为一个伟大企业家的秘诀。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也有如是诠释: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作为企业家,要忠诚于自己的企业,表现出来的则是忠诚于自己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要让公司所有人在你的身上感受到你的真诚,感受到公司是言行合一的。只有感受到了你的个人魅力,其他高级管理者(也就是俗称的职业经理人)才会忠于你的企业。
这里,要强调一下,职业经理人是忠于企业,而不是忠于作为企业创始人的你。因为,只有把企业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的职业经理人,才是最称职的,才会为了企业利益而与企业的所有者据理力争。忠于个人的职业经理人是奴才,忠于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是人才。很多企业之所以垮掉,是因为创始人乃至他的后人把职业经理人应该忠于谁,搞混淆了。
作为职业经理人,能否获得企业所有者的信任,取决于你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拥有了第一桶金后,最头痛的就是自己的家业由谁来守护。如果自己的孩子争气,那么后继有人;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争气或是有能力但不愿意继承父业,企业家该怎么办?
只有靠职业经理人。
可目前,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往往不是很称职。或者说,中国还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文化。中国的三十年改革开放,民营企业的崛起,经营者的功劳很大。但经营者的权益如何保障?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如何保障?这不是肤浅地学一点西方的所谓“股权激励”等技巧能够解决的。
这必须经过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不断磨合,通过借鉴东方传统智慧和西方激励技巧,才能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经理人文化。
“谋”对应“忠”!
这里的“谋”是谋划、考虑的意思,是阳谋,为别人谋,而不是为自己谋。企业所有者为企业经营者考虑,企业经营者就会为企业所有者考虑,自然就会建立忠诚度。企业高管为员工考虑,员工才会为企业考虑,自然也会建立忠诚度。忠诚度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看你怎么做。即中国的俗语——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而不是互相防范,玩心眼、耍阴谋。
只有企业内部有了忠诚度,才会有向心力,才谈得上对社会的贡献和回报。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不管你是做什么工作的,首先你是一个人,这是最基本的属性。其次,你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单位的员工……这些多属性的叠加,才构成了一个完整、丰富多彩的社会人。
作为一个人,与你接触的最多的、关系最好的,除了家人就是朋友了。那么,你与朋友交往过程中,是否言而有信?是否说到做到?
这是最起码的信任!
如果连你的朋友都不信任你,谁还能信任你?
一个人是否成功,能有多么大的成功,取决于你有多少朋友,你有什么样的朋友,你的朋友是否愿意帮助你,并愿意为你付出多少。
在职场中,你的位置有多高,不是取决于你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取决于你有多少朋友愿意把你捧起来。作为捧你的条件,你首先要信守承诺。人生的路就是承诺兑现的路,就是积小“信”为大“信”的路。
作为管理者(职业经理人),你对团队的承诺做到了吗?你对董事会的承诺做到了吗?你对自己的承诺做到了吗?你给团队描述的愿景,距离还有多远?如何达到?达到了会怎样?这样的承诺就是战略。战略如同北斗星,让企业管理层在创业和发展的茫茫平原上,在风高月黑的夜晚,能够看到方向,看到定位,看到前途,看到希望。
传不习乎
这里的“传”有两层境界:一层是老师传给我的;另一层是我传给其他人的。即传承之意。
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老师讲授书本上的知识,长大了身边又有许许多多的同事和朋友。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可自己是否能意识到,并时时进行学习?是否按照老师所讲的去身体力行了呢?国外的经典管理课程读了,国内的MBA证书拿了,和韦尔奇等著名企业家也谈了,可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呢?
一个人,不在于学了多少,而在于是否把所学转化为能力并去执行。能做到学以致用,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但是,只有能够把自己的领悟举一反三,并传授给其他人,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管理者。
在企业里,大家所关注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不是你让大家怎么做,而是你带领大家怎么做。所以,真正的管理者,往往会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尤其是职业经理人,当你到了一个新的企业,新的环境、新的人脉,你需要的不是下车伊始就大修大改,而是融入这个企业,学习大家的优点,深入了解企业的个性和特质。这是“传”的第一层境界。
在搞清楚了企业现状的前因后果之后,针对实际问题和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提出自己的短中长期解决办法,多方论证,然后带领大家去实现你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需要把你的经验传授给大家,让大家理解并能够很好地执行,并在执行中举一反三。这是“传”的第二层境界。
在第一层境界中,作为管理者,你要身先士卒。但在第二层境界中,你要退下来,成为教练而不是一线队长。这两个境界的一收一放,就是管理者与优秀管理者的区别。
前些年,很多企业出问题,就是因为企业的创始人只懂得收,不懂得放,永远冲在第一线,不懂得培养团队和接班人。结果,把自己累出了一身病,企业也没做好。没有培养和储备优秀的梯队人才,企业的管理队伍很容易发生断层。
优秀的管理者,往往是优秀的教练。他们知道短板在哪里,懂得整个队伍如何搭配;他们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团队成员,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团队的力量。
上述几点,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你,都做到了吗?
无相关信息 |
郑州华章MBA培训中心 |
下一篇: 管理从人治到文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