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背景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经验中建立起来的。3、是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年发展阶段:1、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初步形成2、十二大--十三大,逐步发展形成基本的轮廓。3、十三大--十四大,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为标准,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他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了前人,突破了常规,开拓了马克思理论的新境界。
2、 坚持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结果。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深刻揭露了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
3、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观察世界,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做出了科学的判断。
4、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四)怎样看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任务?
首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政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本质(重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1992年邓在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发展
(1)在目标层次界定社会主义本质(2)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基础地位(3)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本质(5)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6)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辩证法,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手段与目标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本质与基本特征的统一。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2)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3)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4)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5)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和发展生产力,可能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强大的物质基础(2)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3)发展是硬道理(4)贫穷不是社会主义(5)要善于把握时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问题
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
在"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中,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核心和基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是衡量生产力是否发展的直接尺度。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进步。
依照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根本判断标准,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都是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但不一定是社会主义的。
一切不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东西,即使是社会主义的,也不一定是当前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是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认识我国现实社会的特征,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1)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来看,具有落后性、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2)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还很不充分(3)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来看,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4)从个人收入分配来看,存在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多种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正确解决初级阶段的主要的主要方面(1)发展生产力,坚持现代化建设(2)改革生产过程中落后的劳动方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等等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同时需要对外开放,(3)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使解决这一矛盾的各种手段、方法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能搞资本主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因为(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唯一正确途径(3)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4)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坚持当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5)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2)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二者互相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的(2)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强国富民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一定要长期坚持,决不能半途而废(3)党的基本路线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的拥护。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三者是相互依存和互相促进的。(1)发展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高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2)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解决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3)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4)实践证明,我们党确定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基本目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基本政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基本目标:在中国GCD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政策: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GCD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基本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基本政策:坚持用邓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其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三大纲领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1、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又反作用于经济;一定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三大纲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整体协调发展。
2、三大纲领分别由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基本止标决定基本政策为实现基本目标服务。
3、经济、政治、文化的三大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的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摆脱贫穷和落后,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2、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3、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既实事求是又雄心壮志,达到"三步走"战略目标。3、全面发展4、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5、特别着眼于长远。6、以改革为动力,以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完善体制创新为基础。
(二)农业是基础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进步。(2)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
3、调整和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加快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来源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表现:(1)它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科技革命特别是高科技导致生产力成倍地增长和跳跃式的发展;(2)它日益成为生产的先导,在科技与生产的关系中,生产是出发点的归宿,科学技术则是先导;(3)它是进步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经济增长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当代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因素已成为首要因素。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郑州华章MBA培训中心
咨询电话:0371-66961135 66963688
报名时间:8:00-18:00,周末不休
校址:郑州二七区大学路金源大厦(郑州大学南校区东门对面)11楼
公交路线:乘4、63、66、82、111、201、217、256、317、903、904、906、Y806、Y815路公交车到大学路桃源路站下车